山東省臨沂市現有森林面積593萬畝,其中有沂水、平邑、費縣、蒙陰、沂南5個國家級森林防火重點縣和郯城、蘭陵、莒南、臨沭4個省級森林防火重點縣,森林防火呈現點多、面廣的格局,森林防火任務十分艱巨。
隨著信息化腳步的加快和日益豐富的信息資源,森林防火工作也必須以“大數據”“一張圖”的理念去思考,臨沂市根據當前信息化發展要求,以“數字賦能”信息化建設為抓手,通過“空天地”一體化監測和“人防+技防+物防”全方位保障,積極推進開展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為全市森林防火安全提供堅強的智能保障。
領導重視常態化。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考驗,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調度會,主要領導同志更是多次實地調研。5月20日,市林業局提出增加森林防火經費的請示,5月26日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同意,增加防火經費522萬元,其中260萬元用于全市森林防火網格化監測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全市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進程。
謀劃布局標準化。依托“林地一張圖”和二三維基礎地理信息技術,對全市山林區域采用高精度三維電子地圖,采集、匯聚整合各種森林防火資源,建立森林防火資源數據庫,全面真實地反映山體的地形地貌、周邊和進出山路線以及防火基礎設施、防火資源設施分布等,在一體化三維電子地圖上可視化地清晰體現,形成全市“森林防火一張圖”,依托于森林防火網格化監測系統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融合視頻監控預警系統、衛星火點數據、無人機系統對接,開發網格化督查系統實現各類資源及防火要素的可視化管理、展示、查詢,物資設施的明察暗查、考察跟蹤、隱患排查等。電腦端配合手機軟件端實現前后指聯動,事件跟蹤、反饋,形成全業務閉環式流程管理,在輔助防火工作的防控部署、資源調配,為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輔助決策分析,為全市森林資源監管及防火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
網格管理精細化。前期,臨沂市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在全市建成以鄉鎮林場為主線、村居(林區)為重點、山頭地塊為單元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劃定森林防火重點區域101.3萬畝,一級網格103名縣區領導、156名鄉鎮(林場)班子成員,二級網格200名縣直單位包防責任人、1272名鄉鎮包村干部,三級網格1736名包片村兩委成員、2496名護林員;對現有260個森林防火檢查站,明確縣級責任人104名,鄉鎮(林場)責任人248名,村級責任人264名,值班人員621名。
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健全相關檔案,實現源頭監管與動態監管;將森林防火單元化、具體化、科學化,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做到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職責明確、資源整合、高效運轉,借助林業一張圖及智慧化的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對重點區域及設施的實時監控,定期檢查,對隱患矛盾的及時化解,有效提高了對森林事件及火災的防控管理水平和應急能力。
督導檢查便捷化。網格化督導檢查系統按照業務流程,以“四不兩直”的工作形式,多種查詢方式可實現快速查找,對檢查工作實現無紙化辦公,一鍵導航到檢查地,對檢查工作可立即出具相應表格和意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對日常明查及暗查發生的問題,以及隱患排查整治進行按時間上傳、匯總、整治、跟蹤;在地理信息系統上顯示風險隱患點,整治督查等可以直接與網格責任人連接,實現網上即時派單、限期整改,派單后發送短信提醒,支持選擇短信或手機軟件端通知;并建立森林資源監管及防火網格化監管工作“隱患事件上報、隱患處置、信息反饋、跟蹤督辦”的一體化閉環處置工作流程。對森林防火隱患事件按照事件分類及網格責任劃分情況進行處理、派遣、反饋,實現隱患事件快速有效處置,并對辦理過程全程留痕。
“五位一體”模式化。臨沂市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森林防火網格化監測系統),在衛星、高空、地面監控、智能卡口、人員巡護5個層次上,全面構建起全覆蓋、高頻次、立體化的森林防火智能監測網絡,實現了所有森林防火資源信息在三維地圖可視化呈現;所有報警信息在一張圖上定位,報警信息根據撲救兵力到達時間推演火勢蔓延模型,與應急預案聯動,2分鐘內出具應急指揮輔助決策,信息自動下發到每個撲救隊員;結合各種通訊裝備,實現撲救隊員、前指與指揮中心的可視化指揮。
“五位一體”綜合預警及決策指揮平臺,結合林地一張圖、多種手段的應急通信和可視化的綜合指揮調度系統,充分貫徹了“預防為主,防撲結合”的方針,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森林防火目標。
臨沂市林業信息化建設正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受資金、技術手段等方面的制約,臨沂市智慧林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第一期建設以森林防火網格化監測系統為主的信息平臺,后期逐步擴展至林地“一張圖”監管、濕地資源、生物多樣性、森林培育和生態建設、綜合辦公、林業科技、林業執法等方面。